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概况
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90年的汽车技术专业(中专),1992年成立汽车科,1997年成立汽车工程系,2013年更名为车辆工程学院。学院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测试、装调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工作岗位,服务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,构建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牵引,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、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骨干、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、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。
30余年励精图治,踔厉奋发,学院始终坚持“产教融合发展理念、工学结合育人模式、师资团队建设优先、学生成长成才为本”的发展战略,经过不懈努力,现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高技能汽车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。
一、党建引领发展
学院党总支现下设5个党支部,包括3个教师党支部(汽车运用教研室党支部、汽车制造与实训教研室党支部、智能新能源汽车教研室党支部),2个学生党支部(学生第一党支部、学生第二党支部)。现获批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”“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”、全国高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强国行”专项行动团队、市级教师党支书“双带头人”工作室、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重庆市工人先锋号等党建荣誉称号,提出“红岩先锋”变革型党组织“五聚焦+五工程”党建工作模式,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二、师资力量壮大
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,包括正高级职称12人(二级教授2人),副高级职称10人,具有博士学位13人。其中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教学名师2人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,全国模范教师1人,全国最美教师1人,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国队技术专家、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、重庆英才、重庆市巴渝青年学者、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、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30余人次。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、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、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支。特聘长安汽车刘源、陈思良、唐跃辉等一大批工匠良匠为兼职教师。
三、学生就业成才
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600余名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,毕业生综合素质高,创新意识强,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,毕业生实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、赛力斯集团、特斯拉(上海)有限公司、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、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、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企事业单位高质量就业,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%以上,为汽车相关行业培养了上万名高技能人才。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广泛赞誉。
四、校企合作深入
学院牵头组建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市域产教联合体、全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,构建起“实训基地-科研平台-产业学院-产教共同体”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新生态。学院与重庆龙头企业、央企、知名汽车品牌开展合作,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、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、长安汽车、特斯拉、赛力斯、理想汽车、小鹏汽车、一汽大众奥迪、华晨宝马等知名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,建成长安汽车产业学院问界重庆培训中心上汽大众SCEP重庆培训基地和校外教学实训基地等50余家。
五、实训条件优越
学院紧密对接汽车产业前沿,构建起“国家级-省部级-校企共建”三级实践育人基地。现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、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、国家级“双师型”教师培训基地等三大国家级平台,建有重庆市汽车动力系统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新能源汽车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。配备先进仪器设备1000余台套,总价值超亿元,形成涵盖智能网联、新能源动力测试、整车装配等全产业链的实训矩阵。
六、教学模式先进
学院是中国-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单位,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,是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、全国首批1+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,实现校企双元育人、订单育人与个性化育人相结合。“围绕汽车医生培养,共建能力标准,创新和实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”“双主体三阶段四融合:国际化汽车售后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”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七、教学成果丰硕
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,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;国家精品教材、规划教材20余种;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,二等奖1项,省部级一等奖3项;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等国家级奖项20余项、省部级一等奖30余项。学院主持建设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,建成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4门,省部级在线精品课程8门。
八、研发实力雄厚
学院为重庆市汽车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,有力支撑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,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项,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超600余万元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,省级以上项目20余项,发表SCI、中文核心等高水平文章100余篇。近年来,依托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”“长江经济带”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,在智能网联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展持续攻关,形成了学院特色和优势方向,为“一带一路”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九、国际交流广泛
学校服务“渝车出海”战略,助力企业海外发展。联姻长安汽车校企共建“中心+基地”国际化育人平台,在校内成立“长安汽车全球培训中心”,在墨西哥、巴基斯坦、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建立“海外人才培养基地”4个,协同培养本土技术技能人才。建立“留学重工”品牌,优化来华留学教育体系,对老挝、泰国、越南、匈牙利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开展学历教育、长短期培训、访问交流等项目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。
秉承“服务国家战略、振兴民族品牌”初心使命,重工汽车人正以攻坚之姿推进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。值此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冲刺的关键阶段,我院愿与社会各界深化产教融合,携手打造现代汽车工业人才培养新高地,共赴制造强国新征程。